痛批所谓“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一文
第1页/共1页
痛批所谓“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一文
从中国燃气公司罢免李小云、徐鹰的职务至今,徐鹰漏洞百出、荒唐可笑的媒体表演系列已经阴魂不散地纠缠了我们近两月余:
在刚刚遭到罢免,夺取公司的美梦破灭之时,徐鹰等人觉得失了面子,心中怀着对“反对者”的无比愤恨,开始利用媒体大造声势,粉饰自己的恶行,攻击中燃董事会,尤其对外资股东无理贬斥以泄私愤。同时,他们内心仍或多或少存在侥幸,妄图通过各种手段,重夺中燃的控制权。这一时期,徐鹰的主要媒体代表作包括“韩国SK虎视眈眈 中国燃气控制权激烈争夺”(下称“虎视眈眈”文),以及“再陷高层动荡 中国燃气未了局”(下称“再陷”文)。
而当李小云、徐鹰的董事服务合约被强制终止后,他们的心态和策略都发生了改变,开始重点无中生有地制造中燃股权不稳、众买家要介入接盘的谣言,以期为中燃制造麻烦,好趁乱浑水摸鱼。其代表作为“中国燃气谁属:众买家谋划接盘”(下称“谁属”文)。
随着股东大会的临近,李小云、徐鹰变得惊慌失措,两次以海峡金融的名义发表声明(即,“海峽金融對中國燃氣全體股東的呼籲”,下称“声明”;以及“海峡金融致中国燃气全体股东和香港交易所的公开信”,下称“公开信”):一方面,李、徐威胁中燃董事局,声称“反对李、徐”就是“反对政府”;另一方面,李、徐又一反之前对外资股东的攻击诬陷,开始极尽谄媚之能地拉拢外资股东,声称中外股东要团结起来,其目的是为了骗取股东大会上的支持。
从徐鹰媒体系列五部曲中不断改变的谎言和基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徐鹰等人前后矛盾、左右摇摆的心路历程。而于4月21日,徐鹰推出的媒体系列之六“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一文(下称“惟恐”文),则昭示了徐鹰等人的最新心态和下一步的行动策略!此时离股东大会的召开只有短短五天时间,结果已基本明朗化,徐鹰等人心知自己大势已去。4月23日,徐鹰趁着周末悄悄让人收拾了他在中燃深圳总部的办公室,卷“铺盖卷”溜了。徐鹰一伙明白,在被股东大会罢免之后,他们的种种恶劣行径都将被世人所知,从此声名狼藉,再也无法在香港上市公司担任董事了。因此,他们开始做鱼死网破的准备,妄想通过“惟恐”一文扭转事态的发展基调。
徐鹰的媒体系列“表演”之六在立意上绝对有别于他之前的五篇大作,面对自己日暮穷途的窘境,怀着“老子得不到、也不让你们得好”的扭曲心理,徐鹰等人开始拼命把问题政治化,把“李、徐因破坏公司而遭罢免”的事实胡扯成“中资与外资的矛盾”,为自己失势后仍能打击中燃公司做铺垫。“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徐鹰等人把“政治化”作为他们用来实现一己之私利、倾泻一己之私愤的最后手段!其用心之险恶,众位头脑清醒的读者们需不得不加以提防!
下文中,笔者会把“惟恐”一文中的谬误拿出来剖析一番,与君“奇文共赏”。不过,“惟恐”一文中有多处是照抄了“声明”、“公开信”中的谬论,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仅仅列出几个重点,就不一一重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把谎言进行到底:怒斥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反对罢免李小云、徐鹰职务’之声明”、“谎言与谬误的怪胎:批驳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反对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公开信”。
一、自相矛盾的“派系斗争受害者”论
【原文】“有消息人士表示,当有董事提出,在4月26日股东特别大会上,除了动议罢免李小云、徐鹰之外,也要动议罢免刘明辉,当时执行董事庞英学、独立非执行董事毛二万反对,庞、毛二人是支持刘明辉的。”
【解析】把一切反对自己的都说成是“派系斗争”,也算是徐鹰的一贯做法了,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偏偏就是编故事的时候口径老是对不上,前后矛盾,让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这里的“消息人士”表示“庞、毛二人是支持刘明辉的”;而徐鹰在第一篇媒体文章,即“虎视眈眈”一文中,某“知情人士”却说:“庞、梁是刘明辉和黄勇认可的人……SK 集团为刘明辉引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很自然SK集团与刘、黄一派关系密切。”两个版本的说法根本就不一致,难不成所谓刘明辉的阵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大洗牌?--走了“梁和SK”进来了个新的“毛”?徐鹰造出的所谓“派系”未免也太不稳定了吧?
徐鹰用投票结果来划分“派系”的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如何保持前后逻辑一致就很困难喽。中燃董事会里有一位外资董事,他在3月3日罢免李、徐职务时投反对票(也是唯一的反对票),3月14日罢免他们董事职务的时候投弃权票,3月26日强制终止李、徐雇佣合同时投赞成票。按照徐鹰的逻辑,这位外资董事不知究竟算是谁的人呢?这位外资董事对于罢免李、徐的态度转变,充分说明了他处理问题的谨慎严肃的态度(由于这位外资董事平时并不在公司总部,对于一些具体情况的了解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了长时间的调查了解,他终于投下了庄严的“罢免票”!中燃董事局的每一位董事都有自己调查取证的过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徐鹰把投票倾向说成“派系”的表征,就难免自相矛盾了。
这里,还必须要指出“惟恐”一文所炮制的谬误。独立非执行董事毛二万在3月14日的董事会上投的是弃权票,而不是“惟恐”一文所称的反对票。
二、文过饰非的“引入央企而遭罢免”论
【原文】“中国燃气指出,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在中国燃气危机时与中央企业进行接触。此前有消息指出,中国燃气有高层与中石油有接洽。”
【解析】值得玩味的是,中国燃气从没对外指出过“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在中国燃气危机时与中央企业进行接触。”中燃公布的罢免李、徐德原因是“有部份董事會成員認為本公司主席李小雲先生(「李先生」)及本公司副主席徐鷹先生(「徐先生」)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就事件舉行的董事會會議內並沒有完全披露他們對事件的了解。”这个所谓的理由是海峡金融为了给李、徐粉饰所发表的“声明”中提及的,“部分董事罷免李先生及徐先生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在中國燃氣危機時與中央企業進行接觸。在沒有簽訂任何意向、協定情況下,被部分董事指責背著董事局引進央企。”“惟恐”一文中所提到的所谓“中国燃气指出”,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渠道指出的呀?不知道究竟是作者不严谨地乱写,还是有目的地误导呢?看来作者是感染上了徐鹰喜欢搬弄是非的传染病了。
至于对海峡金融就“李、徐因引入央企而遭罢免”的说法的批驳,读者可以参阅中国燃气的公告,也可参见“把谎言进行到底”一文的论述。
三、改头换面的“液化石油气业务分歧”论
【原文】“上述香港分析师表示,“中国燃气的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很可能是由于对公司经营方向有较大的分歧。无论是阿曼石油公司还是韩国SK能源,都在LPG(液化石油气)领域拥有相应的资源及行业经验。” “2008年后,韩国SK能源逐步增持在中国燃气的股份,海峡金融的股权份额则在逐步下降。或许这正是两方分歧的体现。上述香港分析师也指出,海峡金融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天然气与管道燃气业务,并不支持公司涉足LPG业务。对于原董事总经理刘明辉引入两家外资能源企业,以及大举进入LPG业务多有微词。”
【解析】这已经是徐鹰关于罢免给出的第五个版本的解释了,第一次罢免的借口是,李、徐为“党派斗争的直接无辜受害者”(见“虎视眈眈”文);第二次是说由于“对于收购中裕燃气的不同诉求”(见“再陷”文);第三次,“没有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导致内部分裂”又变成了罢免的理由(见“谁属”文);第四次又被粉饰为“徐鹰等人背着董事会引进央企遭到董事会反对所以被罢免”(见“声明”一文);到了“惟恐”一文,罢免李、徐的原因又摇身一变,成了“对于LPG业务的分歧”!拜托了,撒个谎能不能从一而终阿?理由编来编去的、次次不同,累不累呀?当别人的智商都有问题吗?脸皮倒是够厚的!
和前面五篇的信口雌黄一样,“惟恐”一文再次试图利用读者对于实际情况的陌生来做文章。中国燃气早在2008年年初就准备涉足LPG业务,这个决定是在董事会进行过表决,在香港联交所进行过公告的。所谓“多有微词的海峡金融”的“代表”李小云和徐鹰当时在董事会上就此事都是投赞成票的。或者说,李小云、徐鹰对于LPG业务根本就没有“微词”,因为此二人从来就没有对液化石油气行业进行过调研,从来也不去中燃的上海总部。对业务一窍不通的李小云、徐鹰谈何什么“微词”不“微词”的?过了三年,又跳出来说自己“不支持公司涉足LPG业务”,说谎话也请打个草稿成吗?
此外,对于前五篇文章的驳斥,可以参见“观其文、知其人:徐鹰媒体五部曲的荒唐可笑”,以及“谣言止于智者:严斥所谓‘中国燃气谁属:众买家谋划接盘’一文”、“谬之章:驳斥所谓‘再陷高层动荡,中国燃气未了局’一文”、“满纸荒唐言:痛斥所谓‘中国燃气控制权激烈争夺’一文”。
四、最新研制的“国资与外资之争”论
【原文】“在公司董事职位争执的背后,是国资与外资股东的权利之争。”
【解析】“惟恐”一文抛掷出的上述雷人观点,揭示了徐鹰一伙下一步行动策略的主旨。不过,由于其故意歪曲事实的本质,自然就难免荒谬可笑了。首先,按照徐鹰的“派系斗争”逻辑,李、徐之被罢免都是代表刘明辉的董事搞出来的(此点在徐鹰系列媒体文章中被反复强调)。海峡金融在其公开“声明”中,更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中燃董事局不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仅仅代表刘明辉的利益。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燃气目前的“权利之争”就应该是李小云、徐鹰与刘明辉之间的“争夺战”。问题是,刘明辉无论在国籍上,还是在血统上,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所谓“国资与外资”之争,又是怎么回事?刘明辉什么时候变成了外国人?
其次,海峡金融在公开“声明”中说要“中外股东团结一致”,那么李小云、徐鹰以及海峡金融到底在“国资与外资”的“争夺”中,代表哪一方?海峡金融在“声明”中宣称,中国燃气引进外资战略股东都不乏海峡金融的贡献(当然,事实上,李小云、徐鹰根本就不管这事)。例如,“声明”说,海峡金融扮演的四个角色之一就是,“引進戰略股東以改善股東結構。在成功促成中國石化入股中國燃氣後,先後同意了亞洲開發銀行、印度燃氣和阿曼國家能源公司及韓國SK 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入股中國燃氣。”那么,倘若如此的话,这个“外资股东欲夺权控股”之局面的始作俑者就应该是海峡金融自己。谁让海峡金融把“老外”拉进来的?徐鹰又不断宣传,中国燃气的“外资股东”违反了国家的政策,看来这个“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始作俑者也是海峡金融。2010年,当“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准备投资入股中燃的时候,李小云、徐鹰跳将出来,表示坚决反对,最终还如愿以偿地把中燃与中投的合作搅黄了。当年,中燃在境外向外资配售股份的时候,李小云、徐鹰却投了赞成票。
总之,针对这个“国资与外资之争”,李小云与徐鹰在2010年有四大“战略决策”,其“影响意义”颇似“深远”:(1)坚决反对央企(“中投”)入股中燃;(2)积极赞成中燃向外资配售股份;(3)偷偷让中资(海峡金融)大幅度减持中燃股份;(4)阴谋制造“刘、黄事件”,抓捕了中国燃气的第一大中资股东。“惟恐”一文所声称的“国资与外资之争”,如果确有其事的话,那么不就是李小云和徐鹰一手制造的吗?
“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作为徐鹰媒体系列的第六部,在一如既往地散布谎言与谬误的同时,更别有用心地炮制了新的阴谋,妄图把事件政治化,挑起中资、外资之间的矛盾,进而把中燃公司拖进他们的政治陷阱。对于徐鹰一伙的这个阴谋,我们必然要彻底将之戳穿。
此外,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惟恐”一文发表的前后几日之内,徐鹰一伙指使了一些不法分子,深更半夜地给中燃公司的高管打恐吓电话。电话的内容大致是说,“你马上从中燃滚蛋,否则就对你不客气”云云。徐鹰先生白天高举“保卫国家安全、救国救民”的旗号,晚上又给别人打恐吓电话,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那些不断地为徐鹰炮制系列文章的记者朋友们,那些一再将徐鹰的谎言正式刊出的媒体朋友们,你们了解你们的这个服务对象,“徐鹰先生”,他的真面目吗?
在刚刚遭到罢免,夺取公司的美梦破灭之时,徐鹰等人觉得失了面子,心中怀着对“反对者”的无比愤恨,开始利用媒体大造声势,粉饰自己的恶行,攻击中燃董事会,尤其对外资股东无理贬斥以泄私愤。同时,他们内心仍或多或少存在侥幸,妄图通过各种手段,重夺中燃的控制权。这一时期,徐鹰的主要媒体代表作包括“韩国SK虎视眈眈 中国燃气控制权激烈争夺”(下称“虎视眈眈”文),以及“再陷高层动荡 中国燃气未了局”(下称“再陷”文)。
而当李小云、徐鹰的董事服务合约被强制终止后,他们的心态和策略都发生了改变,开始重点无中生有地制造中燃股权不稳、众买家要介入接盘的谣言,以期为中燃制造麻烦,好趁乱浑水摸鱼。其代表作为“中国燃气谁属:众买家谋划接盘”(下称“谁属”文)。
随着股东大会的临近,李小云、徐鹰变得惊慌失措,两次以海峡金融的名义发表声明(即,“海峽金融對中國燃氣全體股東的呼籲”,下称“声明”;以及“海峡金融致中国燃气全体股东和香港交易所的公开信”,下称“公开信”):一方面,李、徐威胁中燃董事局,声称“反对李、徐”就是“反对政府”;另一方面,李、徐又一反之前对外资股东的攻击诬陷,开始极尽谄媚之能地拉拢外资股东,声称中外股东要团结起来,其目的是为了骗取股东大会上的支持。
从徐鹰媒体系列五部曲中不断改变的谎言和基调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徐鹰等人前后矛盾、左右摇摆的心路历程。而于4月21日,徐鹰推出的媒体系列之六“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一文(下称“惟恐”文),则昭示了徐鹰等人的最新心态和下一步的行动策略!此时离股东大会的召开只有短短五天时间,结果已基本明朗化,徐鹰等人心知自己大势已去。4月23日,徐鹰趁着周末悄悄让人收拾了他在中燃深圳总部的办公室,卷“铺盖卷”溜了。徐鹰一伙明白,在被股东大会罢免之后,他们的种种恶劣行径都将被世人所知,从此声名狼藉,再也无法在香港上市公司担任董事了。因此,他们开始做鱼死网破的准备,妄想通过“惟恐”一文扭转事态的发展基调。
徐鹰的媒体系列“表演”之六在立意上绝对有别于他之前的五篇大作,面对自己日暮穷途的窘境,怀着“老子得不到、也不让你们得好”的扭曲心理,徐鹰等人开始拼命把问题政治化,把“李、徐因破坏公司而遭罢免”的事实胡扯成“中资与外资的矛盾”,为自己失势后仍能打击中燃公司做铺垫。“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徐鹰等人把“政治化”作为他们用来实现一己之私利、倾泻一己之私愤的最后手段!其用心之险恶,众位头脑清醒的读者们需不得不加以提防!
下文中,笔者会把“惟恐”一文中的谬误拿出来剖析一番,与君“奇文共赏”。不过,“惟恐”一文中有多处是照抄了“声明”、“公开信”中的谬论,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仅仅列出几个重点,就不一一重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把谎言进行到底:怒斥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反对罢免李小云、徐鹰职务’之声明”、“谎言与谬误的怪胎:批驳海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反对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公开信”。
一、自相矛盾的“派系斗争受害者”论
【原文】“有消息人士表示,当有董事提出,在4月26日股东特别大会上,除了动议罢免李小云、徐鹰之外,也要动议罢免刘明辉,当时执行董事庞英学、独立非执行董事毛二万反对,庞、毛二人是支持刘明辉的。”
【解析】把一切反对自己的都说成是“派系斗争”,也算是徐鹰的一贯做法了,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偏偏就是编故事的时候口径老是对不上,前后矛盾,让人实在是摸不着头脑。这里的“消息人士”表示“庞、毛二人是支持刘明辉的”;而徐鹰在第一篇媒体文章,即“虎视眈眈”一文中,某“知情人士”却说:“庞、梁是刘明辉和黄勇认可的人……SK 集团为刘明辉引入的战略合作伙伴,很自然SK集团与刘、黄一派关系密切。”两个版本的说法根本就不一致,难不成所谓刘明辉的阵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出现了大洗牌?--走了“梁和SK”进来了个新的“毛”?徐鹰造出的所谓“派系”未免也太不稳定了吧?
徐鹰用投票结果来划分“派系”的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是如何保持前后逻辑一致就很困难喽。中燃董事会里有一位外资董事,他在3月3日罢免李、徐职务时投反对票(也是唯一的反对票),3月14日罢免他们董事职务的时候投弃权票,3月26日强制终止李、徐雇佣合同时投赞成票。按照徐鹰的逻辑,这位外资董事不知究竟算是谁的人呢?这位外资董事对于罢免李、徐的态度转变,充分说明了他处理问题的谨慎严肃的态度(由于这位外资董事平时并不在公司总部,对于一些具体情况的了解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通过了长时间的调查了解,他终于投下了庄严的“罢免票”!中燃董事局的每一位董事都有自己调查取证的过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徐鹰把投票倾向说成“派系”的表征,就难免自相矛盾了。
这里,还必须要指出“惟恐”一文所炮制的谬误。独立非执行董事毛二万在3月14日的董事会上投的是弃权票,而不是“惟恐”一文所称的反对票。
二、文过饰非的“引入央企而遭罢免”论
【原文】“中国燃气指出,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在中国燃气危机时与中央企业进行接触。此前有消息指出,中国燃气有高层与中石油有接洽。”
【解析】值得玩味的是,中国燃气从没对外指出过“罢免李小云、徐鹰的另一个理由是,他们在中国燃气危机时与中央企业进行接触。”中燃公布的罢免李、徐德原因是“有部份董事會成員認為本公司主席李小雲先生(「李先生」)及本公司副主席徐鷹先生(「徐先生」)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就事件舉行的董事會會議內並沒有完全披露他們對事件的了解。”这个所谓的理由是海峡金融为了给李、徐粉饰所发表的“声明”中提及的,“部分董事罷免李先生及徐先生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在中國燃氣危機時與中央企業進行接觸。在沒有簽訂任何意向、協定情況下,被部分董事指責背著董事局引進央企。”“惟恐”一文中所提到的所谓“中国燃气指出”,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渠道指出的呀?不知道究竟是作者不严谨地乱写,还是有目的地误导呢?看来作者是感染上了徐鹰喜欢搬弄是非的传染病了。
至于对海峡金融就“李、徐因引入央企而遭罢免”的说法的批驳,读者可以参阅中国燃气的公告,也可参见“把谎言进行到底”一文的论述。
三、改头换面的“液化石油气业务分歧”论
【原文】“上述香港分析师表示,“中国燃气的股东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很可能是由于对公司经营方向有较大的分歧。无论是阿曼石油公司还是韩国SK能源,都在LPG(液化石油气)领域拥有相应的资源及行业经验。” “2008年后,韩国SK能源逐步增持在中国燃气的股份,海峡金融的股权份额则在逐步下降。或许这正是两方分歧的体现。上述香港分析师也指出,海峡金融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天然气与管道燃气业务,并不支持公司涉足LPG业务。对于原董事总经理刘明辉引入两家外资能源企业,以及大举进入LPG业务多有微词。”
【解析】这已经是徐鹰关于罢免给出的第五个版本的解释了,第一次罢免的借口是,李、徐为“党派斗争的直接无辜受害者”(见“虎视眈眈”文);第二次是说由于“对于收购中裕燃气的不同诉求”(见“再陷”文);第三次,“没有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导致内部分裂”又变成了罢免的理由(见“谁属”文);第四次又被粉饰为“徐鹰等人背着董事会引进央企遭到董事会反对所以被罢免”(见“声明”一文);到了“惟恐”一文,罢免李、徐的原因又摇身一变,成了“对于LPG业务的分歧”!拜托了,撒个谎能不能从一而终阿?理由编来编去的、次次不同,累不累呀?当别人的智商都有问题吗?脸皮倒是够厚的!
和前面五篇的信口雌黄一样,“惟恐”一文再次试图利用读者对于实际情况的陌生来做文章。中国燃气早在2008年年初就准备涉足LPG业务,这个决定是在董事会进行过表决,在香港联交所进行过公告的。所谓“多有微词的海峡金融”的“代表”李小云和徐鹰当时在董事会上就此事都是投赞成票的。或者说,李小云、徐鹰对于LPG业务根本就没有“微词”,因为此二人从来就没有对液化石油气行业进行过调研,从来也不去中燃的上海总部。对业务一窍不通的李小云、徐鹰谈何什么“微词”不“微词”的?过了三年,又跳出来说自己“不支持公司涉足LPG业务”,说谎话也请打个草稿成吗?
此外,对于前五篇文章的驳斥,可以参见“观其文、知其人:徐鹰媒体五部曲的荒唐可笑”,以及“谣言止于智者:严斥所谓‘中国燃气谁属:众买家谋划接盘’一文”、“谬之章:驳斥所谓‘再陷高层动荡,中国燃气未了局’一文”、“满纸荒唐言:痛斥所谓‘中国燃气控制权激烈争夺’一文”。
四、最新研制的“国资与外资之争”论
【原文】“在公司董事职位争执的背后,是国资与外资股东的权利之争。”
【解析】“惟恐”一文抛掷出的上述雷人观点,揭示了徐鹰一伙下一步行动策略的主旨。不过,由于其故意歪曲事实的本质,自然就难免荒谬可笑了。首先,按照徐鹰的“派系斗争”逻辑,李、徐之被罢免都是代表刘明辉的董事搞出来的(此点在徐鹰系列媒体文章中被反复强调)。海峡金融在其公开“声明”中,更是大张旗鼓地宣传,中燃董事局不代表全体股东的利益,仅仅代表刘明辉的利益。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燃气目前的“权利之争”就应该是李小云、徐鹰与刘明辉之间的“争夺战”。问题是,刘明辉无论在国籍上,还是在血统上,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所谓“国资与外资”之争,又是怎么回事?刘明辉什么时候变成了外国人?
其次,海峡金融在公开“声明”中说要“中外股东团结一致”,那么李小云、徐鹰以及海峡金融到底在“国资与外资”的“争夺”中,代表哪一方?海峡金融在“声明”中宣称,中国燃气引进外资战略股东都不乏海峡金融的贡献(当然,事实上,李小云、徐鹰根本就不管这事)。例如,“声明”说,海峡金融扮演的四个角色之一就是,“引進戰略股東以改善股東結構。在成功促成中國石化入股中國燃氣後,先後同意了亞洲開發銀行、印度燃氣和阿曼國家能源公司及韓國SK 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入股中國燃氣。”那么,倘若如此的话,这个“外资股东欲夺权控股”之局面的始作俑者就应该是海峡金融自己。谁让海峡金融把“老外”拉进来的?徐鹰又不断宣传,中国燃气的“外资股东”违反了国家的政策,看来这个“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始作俑者也是海峡金融。2010年,当“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准备投资入股中燃的时候,李小云、徐鹰跳将出来,表示坚决反对,最终还如愿以偿地把中燃与中投的合作搅黄了。当年,中燃在境外向外资配售股份的时候,李小云、徐鹰却投了赞成票。
总之,针对这个“国资与外资之争”,李小云与徐鹰在2010年有四大“战略决策”,其“影响意义”颇似“深远”:(1)坚决反对央企(“中投”)入股中燃;(2)积极赞成中燃向外资配售股份;(3)偷偷让中资(海峡金融)大幅度减持中燃股份;(4)阴谋制造“刘、黄事件”,抓捕了中国燃气的第一大中资股东。“惟恐”一文所声称的“国资与外资之争”,如果确有其事的话,那么不就是李小云和徐鹰一手制造的吗?
“惟恐央企搅局 中国燃气股东争夺董事局控制权”作为徐鹰媒体系列的第六部,在一如既往地散布谎言与谬误的同时,更别有用心地炮制了新的阴谋,妄图把事件政治化,挑起中资、外资之间的矛盾,进而把中燃公司拖进他们的政治陷阱。对于徐鹰一伙的这个阴谋,我们必然要彻底将之戳穿。
此外,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惟恐”一文发表的前后几日之内,徐鹰一伙指使了一些不法分子,深更半夜地给中燃公司的高管打恐吓电话。电话的内容大致是说,“你马上从中燃滚蛋,否则就对你不客气”云云。徐鹰先生白天高举“保卫国家安全、救国救民”的旗号,晚上又给别人打恐吓电话,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那些不断地为徐鹰炮制系列文章的记者朋友们,那些一再将徐鹰的谎言正式刊出的媒体朋友们,你们了解你们的这个服务对象,“徐鹰先生”,他的真面目吗?
小鱼儿大的- 初级会员
- 帖子数 : 34
注册日期 : 11-04-02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